什麼~要截肢! 少一隻腳的生活怎麼辦?

咪小胖(化名)是隻樂天的11歲吉娃娃

一次偶然的發現被醫師宣判腳上長了惡性腫瘤的噩耗,建議要截肢

爸媽好難過,不知道怎樣對牠是最好的

少一隻腳會不會很痛,以後還能跑跑跳跳嗎?

 

記得我們的口訣

輔助站立、從旁鼓勵、優化環境、適度運動、快樂狗生

 

 

 

截肢,是醫師在臨床診療上最常遇到的溝通難題之一。無論是因為腫瘤、感染或是骨科疾病,大部分主人聽到要截肢,下意識就是排斥,往往錯過了治療的黃金時間。其實,在謹慎的評估及良好的照顧下,大多數動物在截肢手術後,都能擁有比想像中更好的生活品質。

 

 

術前評估要注意什麼?

 

除了麻醉風險之外,腫瘤的病患須先確認是否已發生轉移,嚴重感染的病患則須評估殘餘組織健康程度是否會影響癒合。

此外,很重要的一點,是評估其他肢體的負重能力。一般而言,前肢負擔比後肢更多的體重,肥胖動物以及本身具有嚴重骨關節炎的病患,手術後行走能力可能會受到影響。

 

 

傷口怎麼照顧?

截肢手術的止痛非常重要。可在術前預先貼好嗎啡貼片,搭配術後口服藥物,良好的止痛有助於術中麻醉的維持及術後復原的速度。

 

 

 

手術剛做完的初期,可暫時冰敷消腫,並避免過度劇烈的活動。

術後若出現腫脹,必要時可給予適當包紮提供壓迫,並避免直接與地面磨擦。

正常狀況下,手術傷口在術後14天左右即可拆線。拆線前須確實戴好頭套,保持傷口乾淨、乾燥,不能碰水,並觀察傷口是否出現紅腫或不正常分泌物,記得要遵照醫囑不間斷投予適合的抗生素。

 

 

生活環境怎麼調適?

 

手術後一般會需要重新學習站立、走路,調整三隻腳的平衡。小型狗因為體型小、體重輕,適應期較短,一般1-2週(甚至一週內)即可恢復站立、走路等基本行動。體型大的動物若沒有其他併發症,多半2-4週內亦可恢復到正常活動。

 

排尿排便時,半蹲或是抬腳的姿勢是相對困難的,因此一開始多半會出現暫時性憋尿、不願意上廁所的情形。主人可直接抱至定點鼓勵上廁所,必要時扶著牠們幫忙分擔部分負重,並增加抱進抱出的頻率。若身上貼有嗎啡貼片而超過24小時未排尿,需帶回醫院由醫師評估是否需提早移除貼片。

 

一開始練習站立的時候,主人可以協助幫忙擺放剩下的那隻前/後腳在相對中間的位置,吃飯喝水的碗也建議稍微墊高,方便進食。

由於平衡還不協調,肌耐力也還不夠,走路的時候容易跌倒,有些動物一急就會用兩隻前腳拖著屁股衝,或是摔來摔去哇哇叫,因此建議在比較粗糙而不要太軟的平面練習走路,主人在旁邊一邊鼓勵一邊控制前進的速度與距離,並隨時充當跌倒時的墊背。

 

 

因為少一隻腳的關係,原本可以輕鬆上下樓梯、跨門檻這些動作,可能都變得吃力。因此會需要稍微優化一下家中環境,製作斜坡或平緩小階梯,避免落差大的垂直高度變化,減少牠們行走的挫敗感。同時也需要多注意避免讓牠們站在過軟的高處像是沙發、床墊邊緣,以免站不穩摔下。

 

 

對於少一隻腳的動物,適度運動是很重要的

一方面維持理想體重,避免增加其他三隻腳的負擔,一方面藉由運動訓練肌肉強度,多走走也可減少心理壓力。

 

截肢不是世界末日,拿掉不舒服的腳腳以後,經過一段時間的休養恢復及循序漸進的練習,還是可以回復原本的正常生活,當一隻開心的小鬥士~~!!




維康動物醫院 外科 阮淑倩 獸醫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