別等到最後一刻才發現!認識隱形殺手:狗膽囊黏液囊腫

什麼是膽囊黏液囊腫?

顧名思義,此病是一種膽囊內堆積了不正常的半固體性、濃縮性膽汁黏液的疾病。會慢慢造成膽管阻塞、膽囊壞死破裂,最後造成敗血性腹膜炎死亡的狀況。最常出現在10歲左右的年紀。
要注意的是,其實膽泥淤積在老狗是常見的,但此狀況與黏液囊腫不同,通常不需要特別治療。各個犬種都可能得黏液囊腫,但喜樂蒂、迷你雪納瑞、可卡獵犬比較好發要特別注意。
另外,患有腎上腺功能亢進、甲狀腺功能低下、高血脂症…等,這些常見內分泌疾病的老犬,黏液囊腫的發生率也比較高。

有什麼症狀?

在疾病早期的階段大部分「沒有症狀」的。只有到了晚期膽管阻塞了,約七~九成左右的狗會出現一些「非特異性」的症狀,例如嘔吐、嗜睡、食慾不振、活動力下降、體重減輕、黃疸、腹痛、多喝多尿…等。這些症狀同樣會在很多其他疾病出現,因此光憑症狀很難直接與膽囊相連。
但這時候疾病的嚴重程度已經惡化,胰臟炎、腹膜炎、敗血症等併發症出現的機會增加,死亡率自然也會大幅升高。

我們該怎麼知道狗有沒有生病?

診斷膽囊黏液囊腫最主要方法是腹腔超音波檢查。正常的膽囊在超音波下是低迴音性黑色的,而隨著疾病進展,膽囊內會出現高迴音性白色的星狀或條狀紋路,最終可能出現所謂「奇異果」的影像。
血液檢查較常出現的異常包括肝指數(ALT、ALKP)上升、總膽紅素上升、低白蛋白、高膽固醇等,嚴重時還會貧血、以及白血球、C反應蛋白、胰臟炎指數也會上升。
因為早期可能沒有症狀,若想要提早診斷治療往往需要靠飼主安排的健康檢查,才會發現喔!

 

別等到最後一刻!開刀vs吃藥

進行外科手術切除膽囊,是膽囊黏液囊腫主要的治療方式。但在什麼時候進行手術,所面對的結果是截然不同的。研究文獻(2018 Yoan)指出,選擇性的膽囊切除手術,其術後死亡率為3%;而非選擇性(不得不開刀)的術後死亡率為20%。
更早的文獻甚至有20%~40%的狗狗,即使手術治療依然會死亡。仔細研究原因,會發現因為這些患犬都是等到膽管阻塞、出現症狀了才緊急開刀治療。這時候往往身體狀況已經會很差,同時出現了其他併發症。因此當然很難救回來。
若病犬出現凝血功能異常(APTT、PT延長)、腎指數升高(Creatinine)、膽汁性腹膜炎、腹水細菌感染、和低血壓,都會顯著增加死亡率!
因此近年普遍認為早期介入進行手術,才能提升病犬的存活機會!
除了手術後短期存活率,有研究(2019 Parkanzky)分別比較治療膽囊黏液囊腫的3個方式:外科手術、內科吃藥、和手術+吃藥,中長期哪一個活得最久?
最後結論是早期診斷並接受手術治療的病患,其存活平均中位數是最久的!其次才是內科治療。此研究因此結論對於無法或拒絕接受手術的病犬,吃藥控制才是合理的次佳選擇(比什麼都不做好)。

 

總結建議

狗膽囊黏液囊腫造成膽管阻塞是老犬常見的疾病,手術開刀主要治療方式,但傳統上仍被認為此病死亡率較高。雖然普遍認為,不要等到最後一刻才開刀!但目前醫界對於何時、多早該手術介入還一直沒有統一的標準。
歸納近期文獻後,整理此疾病目前最理想的建議是:

  • 狗6~10歲開始應定期做腹腔超音波檢查膽囊,以提早發現疾病。
  • 一旦發現患有膽囊黏液囊腫,若無臨床症狀,可用內科藥物控制合併超音波重複追蹤。
  • 若已有相關臨床症狀、膽管擴張、驗血指數異常,應盡快手術治療。
  • 若無臨床症狀,但追蹤發現膽囊持續變大、黏液囊腫有惡化跡象、驗血指數異常、內科治療反應不佳、有內分泌疾病等,出現這些危險因子。也應考慮提早手術治療。
  • 有臨床症狀、驗血(肝指數ALP、腎指數BUN、CREA、PHOS、凝血功能APTT、PT)、低血壓、細菌感染、胰臟炎都是動物可能死亡的危險因子。

早期發現早期治療,這句醫學上的老生常談,似乎是這疾病最好的寫照。

 

 

維康動物醫院 胡俊琨 獸醫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