麻醉好可怕?2020美國動物醫院協會_犬貓麻醉指引摘要

 

一般飼主聽到家裡狗貓要麻醉,難免都會擔心是否危險?有些飼主甚至會因為害怕麻醉風險而錯失治療的黃金時間。對於麻醉的掙扎,我們該怎麼面對呢?

 

我想第一步還是先試著認識麻醉這件事,之後再依飼主與動物本身情況來決定是否進行。這樣比在網上聽鄉民經驗或自己想像來得好一些。

 

2020美國動物醫院協會犬貓麻醉指引的內容,雖然主要是針對獸醫師專業族群設定,但正確健康的醫學觀念對於飼主也是十分重要,我試著摘錄一些與飼主有關的資訊,希望能幫助到有需要的毛孩子與家長。

麻醉是什麼?

 

麻醉”不僅僅是病患沒有意識的時候,而是從病患離開家到返家,這期間的照顧過程。

 

“麻醉”開始於麻醉前的評估檢查、穩定病患,準備所有的麻醉儀器設備、在不同麻醉階段給予合適的藥物與劑量,從小心的引導麻醉與插管、接著維持麻醉與恢復時的生理監控與支持,到術後回家飼主與醫療團隊共同合作提供照顧與止痛。這一連續的過程,每個環節都是麻醉。

第一階段:麻醉前

 

這階段最重要的是評估病患身體狀況和穩定病患

 

從收集病史、理學檢查,到了解特定品種有不同麻醉風險與考量,比如短吻犬容易上呼吸道阻塞、查爾斯王子獵犬和緬因貓易有心臟病、小型犬氣管易塌陷、牧羊犬易帶有多重藥物抗型突變基因(MDR1)等。體型較小的犬貓因為麻醉時容易低體溫也是風險較高的族群。

 

年紀大雖不是疾病,主要還是以身體健康狀況來考量。但年齡過大或過小的動物麻醉風險也會增加,主要是因為心肺肝腎各器官、神經與免疫系統對藥物反應有所不同。

 

病患的個性也是麻醉考量的一部分,過於緊張或具攻擊性的動物,麻醉前有可能無法完整檢查,藥物的選擇也會受限,而需要較高劑量的鎮靜麻醉藥物,如此對於心肺功能的抑制也會比較明顯,間接上升麻醉風險。

 

病患需要的麻醉前檢查項目通常包含,血液檢查、尿檢、X光影像檢查、心電圖、心臟及腹腔超音波等。個別情況也會調整,比如心臟或腎臟疾病的動物需要量血壓,只吃無麩質飲食的狗,需要心臟超音波評估收縮力等。

 

麻醉前需矯正介入的情況有:

  • 焦慮
  • 疼痛
  • 低血糖<60
  • 低體溫<37度
  • 脱水
  • 貧血(根據慢性及嚴重程度)
  • 致死性的心律不整
  • 離子與酸鹼不平衡:血鉀>6、pH<7.2
  • 發紺
  • 鬱血性心衰竭
  • 寡尿、無尿
  • 氣胸

 

與飼主的溝通與教育

飼主總是會擔心麻醉的風險,最好事前能描述麻醉的步驟與討論可能的風險,並得到書面的授權同意。有研究根據美國麻醉師協會病患分級系統ASA score(是一種常用在手術前評估患者健康狀況的系統,可分ASA 1~5級),若從ASA 1或2升到3,或從ASA 3或4上升到5,死亡率都會顯著上升。相反的,若能在麻醉前穩定病患,就有機會減低風險。

 

值得注意的是,即使是健康的犬貓(ASA 1),麻醉死亡率,仍分別為狗0.05%、貓0.11%。且死亡最常發生在麻醉後的3小時內。

 

這些死亡風險雖然令人十分害怕,但也只有透過上述麻醉前的檢查評估與穩定動作來降至最低。讓飼主與醫療團隊共同合作,從麻醉前給藥到麻醉後止痛的每一步驟一起努力來幫助動物病患。

第二階段:麻醉當天

 

麻醉前飼主需要在家幫動物禁食空腹,以減少麻醉時嘔吐,造成食道灼傷與吸入性肺炎的風險。目前研究指出,過長的禁食時間也會增加嘔吐的風險,所以建議聽從獸醫師指示的時間空腹為佳。另外,糖尿病和年幼的動物都需要較短的空腹時間,須依照獸醫師指示調整。

 

有慢性病正在治療使用藥物的動物,也需要事前跟獸醫師討論服藥的計畫。

一般來說,麻醉當天的慢性藥物:

  • 需持續服用的有:
    • 甲狀腺相關藥物
    • 解焦慮藥物
    • 心臟藥物(Pimobendan, Furosemide)
    • 抗生素
    • 類固醇(不應該倉促停藥)
    • 行為及止痛藥物(不建議突然停藥)

 

  • 建議停藥的有:
    • 抗高血壓藥物,尤其是ACE inhibitors
    • 抗凝血藥物:麻醉前兩週停藥

 

  • 遵照獸醫師指示使用: 胰島素

 

服用藥物時可同時給予小份量(15-30毫升體積)的濕食,或是以膏狀食物包覆藥錠服用。在急診病患或是可能有胃食道逆流的病患,給予止吐藥物也許可以減少麻醉前給藥引起的嘔吐,有助於提升病患的舒適度。

 

抗焦慮藥物在出門去醫院前服用,也可幫助過度緊張焦慮與具攻擊性的病患。

第三階段:回家

 

等病患完全清醒穩定後,接著便是回家由飼主接續這麻醉過程最後的照顧。

通常我們會給予一份照顧的須知,讓飼主知道何時可以開始喝水吃食物、傷口如何照顧、如何避免動物舔舐傷口,以及如何餵藥與評估疼痛等事項。

 

出院時的口服藥通常包括:

止痛藥(大多為非類固醇性消炎藥,或嗎啡類管制藥物)、抗焦慮藥、止吐藥、抗生素

 

出院後動物會在前12-24小時有些微鎮靜的狀況,但應可輕易叫醒並維持正常功能。動物在麻醉後的12-24小時可能會食慾減低,可能依動物所進行的手術恢復食慾的時間會有所增減。前1-2天動物也可能會有咳嗽的狀況,這是麻醉時氣管插管的輕微刺激所致。

 

若當有下列情形時請致電醫院:

動物的食慾和活動力無法在24小時內回到正常

發現動物出現濕咳,而且愈來愈嚴重

行為或精神狀態出現異常

結語

麻醉醫學有句格言 “There are no safe anesthetic agents, there are no safe anesthetic procedures, there are only safe anesthetists”,意思是沒有絕對安全的麻醉劑,也沒有絕對安全的麻醉程序,只有安全的麻醉師。

 

 

麻醉從前、中、後是一連串複雜的醫療過程與考量,因為每個動物病患的身體情況,還有每家醫院的藥物、設備、及人員訓練都有所不同。其實不只是需要好的麻醉師與設備,也需要飼主與醫師一同來參與才能達到最理想的結果。

 

維康動物醫院 胡俊琨 獸醫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