犬貓退化性關節炎 – 9個疑問?

什麼是退化性關節炎?

退化性關節炎(DJD),在醫學上稱作骨關節炎(OA)。
疾病包含了關節軟骨的破壞、骨贅形成、骨變形、關節周邊組織病變(像是滑液囊增厚、軟骨下骨硬化、肌肉萎縮、肌腱、韌帶的傷害)。是一種持續性的慢性發炎反應,到最後造成動物的疼痛和僵硬。我們可以把關節看作是一個「器官」,而關節炎則影響了所有相關的組成。
特別要注意OA須和其他種類的關節炎(免疫性)是不一樣的!

 

造成退化性關節炎的的原因為何?

  • 正常的關節受到不正常的機械性壓力:創傷、過度磨損、關節不穩定性如膝蓋骨異位、肩關節脫位。
  • 不正常的關節受到正常的壓力:前十字韌帶斷裂、髖關節與肘關節發育不全、剝落性骨軟骨炎OCD、骨畸形。

大部分的OA都是二次性的、少部分可能基因或老化。老年動物常見的肥胖,也會使關節承受不適當的壓力。另外像糖尿病、長期使用類固醇都會增加風險。

 

飼主平常可以從哪些跡象判斷可能罹患關節疾病?

關節炎最主要的症狀就是疼痛!
動物疼痛不會說,只會表現出活動力受損(不想運動、活力下降嗜睡、坐臥起身困難、僵硬、關節異音、跛行、肌肉萎縮、跳不起、步態改變如兔子跳…等)、行為改變(容易生氣、碰到躲或縮腳)、上廁所習慣改變。
要注意雙側性的OA不會抬腳跛行,只會出現步伐變小且僵硬、站立時重心轉移往前或後,這些不同的差異。
貓更容易被忽略,因為症狀不明顯也很少跛行。主要是活動力下降、步態僵硬、跳躍能力變差(不願意跳、跳上或下之前會猶豫較久、跳完甩手甩腳舔毛)、不愛理毛了或過度舔某個區域。

醫師如何診斷退化性關節炎?

大概介紹一下診斷的流程:

  • 了解病史和症狀:跟飼主對話的同時讓寵物有時間熟悉環境放鬆。
  • 觀察動物站姿:腳的位置、重心轉移、肉墊接觸地面程度。
  • 觀察步態:走路時點頭、踩踏時間不一樣、是否僵硬,或試著讓動物用不同速度走路、爬樓梯等不同模式找出跛行的位置。我也常會用慢動作錄影來協助診斷。
  • 觸診:從動物站立開始檢查雙側肢體的對稱性、肌肉萎縮、關節腫脹、脊椎觸診、本體感覺,再來是動物臥倒檢查(各個關節腫脹、積液、疼痛、活動角度、韌帶、關節穩定度、神經學反射),一般會從沒問題的腳開始,避免一開始就引起動物不安。但有時還是需要鎮靜的。
  • 儀器檢查:找出有問題的關節後,再來會拍X光 (建議另排時間鎮靜檢查為佳),有時甚至得安排關節囊液分析、關節鏡、CT、生檢採樣(皆需麻醉)。

而一般血液生化檢查來了解全身狀況也是必須的輔助資訊。

 

關節炎臨床上治療方式為何?

關節炎沒有單一治療方式! 建議多種治療方式合併使用。
目標是藉由減少發炎和減緩軟骨破壞,達到減少疼痛、增加關節活動度,最終提高或維持生活品質!

  • 體重控制:是最簡單也最難辦到的。減重減少關節負擔需要持之以恆,速度也不宜太快。
  • 疼痛控制:使用非類固醇性止痛藥,若能有正確認識與使用會是非常好的工具。其他輔助性止痛藥,如類嗎啡、慢性神經痛止痛藥等。
  • 復健:電療、超音波、雷射、針灸。
  • 關節軟骨保護與發炎調控藥物:pentosan戊聚醣、玻尿酸、PRP、幹細胞。
  • 關節保健補充:綠唇乙貝提煉物、葡萄糖胺、軟骨素、omega-3、AUS酪梨大豆非皂化物,可減緩發炎疼痛和輔助止痛藥的效果。

 

犬貓若已罹患關節炎時居家怎麼照護?

  • 防滑:使用地毯、巧拼、墊子、剪指甲剃腳毛、出門穿鞋套
  • 使用輔具:上下樓梯使用輔具提帶、使用圍欄保護、使用斜坡或小階梯幫助下上床和沙發。脖子有問題的,可將喝水吃飯碗架高。上下車時,小狗用抱的,大狗用提帶。
  • 舒適的休息:睡覺的區域使用軟墊(也不能軟到不好施力起身),按摩熱敷、避免冬天溫度太冷。
  • 改變生活型態:避免高衝擊長時間活動、改為低強度稍高頻率的活動(如牽繩散步)

 

市面上這麼多關節方面的保健品,該怎麼挑選?

綠唇乙貝提煉物、AUS酪梨大豆非皂化物、葡萄糖胺、軟骨素、omega-3、Q-10等都有幫助、但也不是越多越好。須依每隻動物調整和嘗試,別人有用的不一定您的寵物也有用。通常需要一段時間使用觀察反應效果。

 

對於關節內注射幹細胞治療的退化性關節炎的看法?

新興的治療方式,目前還在起步階段。但已有不少研究指出幹細胞與PRP對於關節發炎物質的調控、疼痛的減緩是有幫助的。
安全性方面以目前有的資料來看,不管是自體或同種異體的幹細胞,似乎沒有嚴重的排斥反應,但目前無法取代傳統的醫療方式。找出病因、改善關節穩定度還是最重要的。比如十字韌帶斷裂,該手術還是得手術。
目前還需要更多證據與經驗,不同程度與年紀的關節炎,治療反應可能不同,有個體差異。但關節炎治療是多種工具的使用,可考慮納入合併治療的其中一環。

 

看著陪伴多年的貓狗逐漸衰老,該如何照顧及調整心態?

建立正確的預期目標:維持生活品質、減少疼痛是首要目標!
要有長期抗戰,可能非常花時間的心理準備。選擇適合自己的醫療方式來幫助寵物,不一定是越多越好,飼主本身無需太大壓力。有耐心、持之以恆比較重要。
可考慮尋求其他專業的協助,如寵物安親、散步、水療、按摩等,來減輕照顧的負擔。
寵物狀況有些起伏難免,多與獸醫師討論,定期回診追蹤,做動態的醫療調整很重要。

 

 

維康動物醫院 胡俊琨 獸醫師